一、工作原理
納米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結合了原子力顯微鏡(AFM)與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(FTIR)技術的優勢。傳統的FTIR通過測量樣品對不同波長紅外光的吸收來確定其化學成分,但受限于光學衍射極限,無法實現納米級分辨率。而
納米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則利用AFM針尖作為局部光源,通過近場光學效應克服了這一限制。
具體來說,當紅外激光照射到AFM針尖時,會在針尖產生強烈的局域化電磁場增強效應。這個增強的局域場能夠激發樣品表面分子的振動模式,產生特征性的紅外吸收信號。這些信號被收集并經過傅里葉變換處理后,生成高分辨率的紅外光譜圖,從而揭示出樣品在納米尺度上的化學信息。

二、主要功能特點
1、超高分辨率:該儀器能夠在幾十納米的空間分辨率下獲取樣品的化學信息,遠超傳統FTIR的分辨率水平。
2、多功能集成:除了提供化學成分信息外,它還可以同時獲得樣品的形貌圖像,實現了形貌與化學組成的同步分析。
3、非破壞性檢測:由于采用了非接觸式的測量方式,本儀器不會對樣品造成任何物理損傷,特別適合用于珍貴或脆弱樣品的研究。
4、寬頻段覆蓋:支持從可見光到遠紅外的廣泛波段范圍,適用于多種類型材料的分析需求。
三、應用場景
1、材料科學:在納米材料研究中,納米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可用于表征新型二維材料、納米復合材料及薄膜材料的局部化學性質,幫助研究人員理解材料性能與其微觀結構之間的關系。
2、生命科學:對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、DNA等,能夠在單細胞甚至亞細胞水平上提供詳細的化學組成信息,為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新視角。
3、環境監測:可以用于檢測大氣顆粒物中的有機污染物,幫助評估環境污染程度,并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據。
4、半導體工業:在芯片制造過程中,它可用于監控工藝質量,確保各層材料的化學純度符合設計要求,提升產品可靠性。